2019年11月2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教育展台”以整版篇幅刊发由著名教育学者、资深媒体人陶继新采写的长篇通讯——《“超级”阅读量创出高效益——山东省济宁市南池小学“1+10+N”语文教学改革掠影》,对我校中文系退休教师彭兴奎教授和中文系田耕、刘润涛、赵双花等教师从事的语文教学改革作了深度报道。
彭兴奎教授是我校中文系退休教师,长期关注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并致力于潜优秀语文教师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在近三十年无间断的到中小学送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1+10+N”语文教学改革理念。近年来,彭兴奎教授带领中文系田耕、刘润涛、赵双花等多名教师,以济宁市南池小学等学校为基地,在基地学校、地方各方面支持配合下,积极推行“1+10+N”语文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教育报》的报道指出,彭兴奎教授推行的“1+10+N”语文教学改革,其要旨在于:教师/学生用一学期中的8周时间教完教好/学完学好1本语文教材,学生在课堂上读好10本书,学生在课外阅读N本书。“1+10+N”教改模式中,1、10和N之间并非逻辑上的并列关系,三者相互促进、彼此融合。课本带动课上10本书和课下N本书的阅读,10本和N本书的阅读又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化和扩展。课本是“雪”是“核心雪球”,10和N也是“雪”是“更大片的雪”,课本在10和N中持续不断地滚动,越滚越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日俱增、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该项语文教学改革,彻底摒弃传统语文教学面面俱到又不得要旨的弊端,重在激发学生潜在阅读欲望,回归语文学习情趣性本真,既是对当今高校中文类人才培养困境的远程回应,也是“对初高中语文教学中一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适切下移”,“用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滋养我们的孩子,为他们的终身精神成长和学习打底”,“其意义不可低估”。
《中国教育报》对“1+10+N”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项课改以“阅读”为总抓手和突破口,借助阅读的“神奇力量”,“不但可以大大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能够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与生命状态”,“不仅对学生是‘超级阅读量,神奇高效益’”,对参与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这种突破教师成长瓶颈和教学困局的举动和境界,无疑具有重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