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工作处
通知公告
快速链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银发风采 银发风采

保持稳定和谐 助力立德树人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3-17浏览次数:

一、离退休人员及工作基本情况

截止2025年2月底,学校共有离退休人员641人(党员370名),其中离休干部9人、厅级干部10人、正高级职称92人。老同志平均年龄70.2岁(80岁以上102人)。

根据多校合并、老同志居住分散的实际,我校老干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区服务”的管理体制。离退休工作处(党委)现有班子成员3名、工作人员11名。下设综合科(关工委)、一科(济宁,服务管理460余名老同志,工作人员10名)、二科(曲阜,服务管理130名老同志,工作人员3名)、三科(兖州,服务管理40余名老同志,工作人员1名)。离退休党委下辖老干部1—6党支部和离退休处党支部,管理服务383名党员(含13名在职党员)。

二、工作目标、理念和服务内容

工作目标:“和谐稳定、服务中心、助力立德树人”。

工作底线:即使不能做贡献,至少不能给学校和二级学院添乱子、惹麻烦。

工作思路:精心精细做好服务工作,老同志队伍才能稳定和谐,继而更好发挥作用、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工作理念:“三心”(爱心、耐心、细心)、“三精”(精心、精细、精准)。

服务内容: 1.政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2.组织凝聚(老干部党建);3.待遇落实(老同志福利发放、组织健康查体,落实阅读文件、情况通报等政治待遇);4.文化养老(组织适合的文化体育活动、外出参观学习等);5.关心关爱(重大节日慰问、住院探望及困难帮扶,协助做好老同志丧葬事宜等);6.作用发挥(搭建平台,做好关工委工作,支持鼓励老同志力所能及发挥作用)。

三、老同志发挥作用、助力教育教学情况(工作成效)

经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我校老干部队伍总体保持和谐稳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展现了新时代离退休老同志的新风貌。同时,离退休工作处(党委)积极搭建平台,支持鼓励老同志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为学校立德树人任务完成和社会发展贡献“银龄力量”:

1.为发展建言献策。老同志代表按规定积极参加学校“党代会”、“双代会”和办学情况“通报会”,对学校规划和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2.返聘一线教学岗位。目前有8位新退教师返聘一线教学岗位,直接服务教学——既解决了个别学科师资紧张问题,又能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发挥“传-帮-带”作用。

3.继续从事科研或著书立说。退休教授徐复岭出版《济上旧闻集注》等著作,与王永超教授合作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刘振佳教授承担了2项国家民委课题并到北京从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丛书的编写任务;陈慧君教授退休后先后出版了《梁武帝》《余阙》等4部历史小说,在文艺界产生一定影响;王永明出版长篇纪实小说《钢铁脊梁》并接受央视“读书”栏目连线专访。

4.关工委助力学生思政教育。关工委“五老”协助二级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活动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张振鸾、赵秀冬等多次给图书馆、关工委、会议室及公共场所题词赠字,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5.爱心帮扶“一小一老”。在2024年开展的“银龄奉献·助学扶困”捐赠活动中(主要资助在校困难大学生及困难老同志),老同志共捐款3.9万余元,捐献办学历史实物90余件(含老照片、老毕业证、老教案、办学资料等),为学生成长和学校文化积淀做出应有的贡献。

6.服务社会。彭兴奎、严德一二位退休教授响应教育部“银龄教师”计划,分别到云南、新疆开展支教活动,奉献西部教育事业。20余名退休教师受聘民办高校、老年大学等单位任教,还有的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银龄力量”。

四、工作展望

1.要进一步培养老同志的“知足”意识,“知足”才能“长乐”,“长乐”才能更加“健康快乐”。

  2.离退休老同志中蕴藏着很大的能量,需要进一步搭建好平台,发挥好老同志作用,助力立德树人任务完成。